一.全面解读“用户至上”
1.和平年代,商业利益必须先建立在用户利益基础上
有句老话说:利失人在,人利皆在;利在人无,人利皆无。其实就深刻的揭示了互联网思维。(当年毛主席放弃革命根据地延安的时候采用的就是这种线路方针)。其实从商业角度上来看也是一样——和平年代,市场经济,商业利益必须先建立在用户利益的基础上。
如何做到用户至上呢?核心原则就是洞悉人性!谨记以下三要素:产品价格便宜、降低成本、超过预期的用户体验……只有真正为用户着想,用户才会成为你的铁粉。无论是干掉了诸多流氓软件的360安全卫士,还是为发烧友而生的性价比极高的小米手机,其实都遵循了这一规律。
2.互联网公司的必杀技——用户至上
“用户至上”荣誉导师周鸿祎也曾经提出来过,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思维!——不怕苦不怕累,只为用户好回馈。自从红衣大神把360安全卫士干成了全球第一家免费杀毒软件之后,那些本着原本坐着收费的杀毒软件公司如瑞星和金山等,虽然守住了当年短线的利益,但是没有维护住长线的用户。自此之后互联网界一片哗然,而“用户至上”也逐渐演变成了新的定律和行规。
周鸿祎曾经在的游学会上说过:在我开放免费杀毒软件的时候,大家都觉得可能杀毒效果不好,或者不可能永久免费,但是我就是要颠覆同行和业界对此的想法,360的杀毒软件很好,我需要的只是用户。只要尊重用户利益才能能获取到更多的用户,才会有潜在的商业模式。拿360为例,我们一路探索走到今天很不易,先做付费杀毒软件,后来弄免费杀毒软件,再后来我们又开始做360浏览器,当360的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30%的时候,盈利的春天才开始到来,是的,就是靠浏览器首页的导航栏。
如果一开始就想着怎么从用户口袋里掏钱的公司,在今天的互联网业界应该很难存活。
3.反面的用户至上
做互联网的,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用户至上,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用户体验是什么东西?很多做不到的往往在以下三个方面:
流于形式:如同贪官庸官高喊的“为人民服务”;
脱离一线:将用户体验建立在自我YY的用户需求之上;
忽视竞争:把用户都想象为水深火热中等待自己去拯救的劳苦大众。
选择比执行重要99倍,方法与能力是执行力的基础,而思维是选择的基础,选择错了,执行力越强,只能是错得越深。
研究用户需求,做到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至上,最红我们是为了实现用户价值。用户有需求,然后我们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,满足其需求,实现自己价值。
二.用户至上的最终目的——用户价值!
通常,我们会把用户价值理解为:
1.用户价值=用户收益-用户成本
即用户价值等于获取某个产品得到的收益,减去获取某个产品付出的成本。
很多人做产品做业务的时候,都是这样去想的,客户有价值100元 的需求,那么只要我们的产品售价80元,客户就会买我们的产品,因为他有20元的收益啊!
这个逻辑既正确又不正确,关键在于是否存在竞争这个前提。在供方市场,比如家里的自来水,你没得选择,卖多少你都得买账,但在需方市场,你有选择,这家大白菜贵了,你可以到隔壁家买去。
因此,竞争环境下正确的公式应该是这样的:
2.用户价值=用户收益-用户成本-机会成本
机会成本即放弃备选产品所造成的损失,用公式表示:
(1)机会成本=备选产品用户收益-备选产品用户成本。
举例来说:我有价值100元的需求,卖家A的产品卖80元,卖家B的产品卖70元,我选了卖家B的产品,我获得了30元的收益,但是卖家B创造的价值是10,而不是30。
在供方市场,机会成本为0,因为你没有备选;在需方市场,机会成本不为零,因为你有各种备选产品。
真正的用户价值,产生于比较,产生于进步,产生于创新,产生于竞争对手,而非产生于制造。
很多人说国家经济不好是因为生产力过剩,傻帽,你年产1000万台诺基亚手机那叫生产力过剩,你年产1000万台iPhone那就叫生产力优势。
(2)互联网红利在于降低可选项的获取成本
互联网的本质红利,在于建立连接,并通过连接,持续地降低人们获取更多选择的成本。说得更加直白一点就是,用户现在能低成本地找到更多替代你的竞品啦!
每一种选择,均有获取成本与产品成本。我们要吃麦当劳时,我们会选择最近的麦当劳,而不会选择去更远的麦当劳,同样的选择,价格一样产品一样,但是获取成本不一样,我们都会算这笔账。
持续地追踪以及跟进你的竞争对手,才有机会超越或拉大距离,才有机会最终胜出
当然,这只是机会而已,市场竞争,前端拼的是产品,后端拼的是现金流。现金流决定于成本,成本决定于产品价值,产品价值决定于竞争对手。
(3)用户需求分析和竞争对手产品分析同等重要
如果你是个卖苹果的,你的对手就是隔壁卖苹果的么?
当用户要买苹果时,你们就互为竞争对手,当用户要买水果时,卖橙子西瓜的也是你竞争对手,当用户要买点好吃的东西时,卖糕点小吃零食的也是你的竞争对手。基于需求寻找你的竞争对手,分析对方产品的机会成本,是我们创造竞争力/创造价值的基础。
找准你的目标用户,用标签、场景来区分用户群,找准每个用户群背后的需求点,是我们创造用户价值的前提。
关注我们: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:扫描二维码 (鼠标移入红色字)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 admin 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